10月26日,國務院發(fā)布《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》(以下簡稱《方案》)。與以往的頂層設計不同,此次對外公布的《方案》是我國首次針對“碳達峰”單獨出臺的綱領性政策?!斗桨浮肪劢埂笆奈濉焙汀笆逦濉眱蓚€碳達峰關鍵期,確立了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、提升能源利用效率、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水平等方面主要目標,重點在于推行實施覆蓋全社會的“碳達峰十大行動”。
任何目標的實現都離不開“時間表”和“路線圖”,二者缺一不可。如果說去年9月22日我國向全世界作出“3060”的承諾明確了“時間表”,那么此次出臺的《方案》就是詳細描繪了實現碳達峰目標的“路線圖”。
作為碳排放“大戶”,《方案》出臺后,石油化工行業(yè)將如何發(fā)展?哪些領域會受到影響?
煉油一次加工能力控制在10億噸意味著什么?
煉油產能繼續(xù)淘汰是總體必然趨勢,而淘汰的煉油落后產能將主要集中在山東
《方案》中明確要求,到2025年,國內原油一次加工能力控制在10億噸以內,主要產品產能利用率提升至80%以上。這將對我國化工行業(yè)帶來哪些影響?
第一,煉油產能繼續(xù)淘汰是總體必然趨勢。
按照最新煉油產能統(tǒng)計,截至今年底,我國原油一次加工能力有望達到9.1億噸/年,連續(xù)幾十年出現正增長。如果按照《方案》要求,到2025年原油一次加工能力控制在10億噸/年,那么還有9000萬噸/年原油一次加工能力的發(fā)展空間。也就是說,在目前煉油產能不變的前提下計算,未來4年內,僅能滿足9套1000萬噸/年的煉油裝置投產,或者4~5套2000萬噸/年的煉油裝置投產。
然而,事實卻給了我國煉油工業(yè)“當頭一棒”。
據統(tǒng)計,從現在至2025年,我國將會有15套煉油裝置相繼投產,總計原油一次加工能力新增規(guī)模將超過2億噸,其中2000萬噸/年及以上裝置5套、1000萬噸/年及以上裝置11套。如果目前在建的煉化一體化項目全部正常投產,屆時,我國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將會接近12億噸/年,比《方案》要求的10億噸/年,超額2億噸/年。
10億噸原油一次加工能力是一個“硬指標”,但是擬在建項目均為國家正常審批項目,不可能取消或縮減規(guī)模。因此,對小規(guī)模和落后產能的淘汰,將成為我國煉油產能達標的主要方式。據估算,未來4年內,我國原油一次加工能力需淘汰1億~1.5億噸,才能實現10億噸的發(fā)展目標。
第二,淘汰的煉油落后產能將主要集中在山東地區(qū)。
為完成《方案》指標,目前看來,我國的煉油規(guī)模將會按照小規(guī)模及落后產能來畫線處理。何為小規(guī)模和落后產能?簡單來說,即為500萬噸/年以內的裝置。據統(tǒng)計,截至2020年底,我國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小于500萬噸/年裝置數量為115套,占煉油企業(yè)總數的64%,總產能規(guī)模在2.4億噸左右。
而按照裝置分布來看,山東是聚集規(guī)模最大的地區(qū)。2020年底,山東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超過2.4億噸,與第二位的遼寧相比,超過了1億多噸。保守估計,未來4年內,將會有超過60套小規(guī)模的煉油企業(yè)面臨整合和淘汰,而山東作為地煉最為集中的地區(qū),首當其沖。
未來油品供應的天花板已經出現了嗎?
汽油供應量將迎來峰值,有望修正柴油供需失衡局面,燃料油、瀝青、液化石油氣等產品發(fā)展將受限
煉油工業(yè)是化工行業(yè)的最前端,其規(guī)模也決定了化工行業(yè)的整體規(guī)模水平。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在2025年控制在10億噸,預示著我國煉油一次加工的最大產能是10億噸,也意味著我國油品及煉油副產品將面臨供應的天花板。
首先,汽油市場供應量將迎來峰值。
根據數據顯示,我國汽油市場消費量年增速為1%~2%,并呈逐漸放緩的趨勢。今年底,我國汽油供應量預計達到1.3億噸,比上年增長2%左右。如果按照《方案》要求,按照80%的開工率估算,至2025年,我國汽油產量應保持在1.4億噸左右。
但是,由于未來擬在建項目較多,很大概率都在2025年之前投產。如果按照擬在建項目的增速和目前原油一次加工能力來看,至2025年,汽油產量估計將增長為1.6億噸左右。
由此可見,按照目前汽油供應量增速,將無法滿足《方案》的要求。未來4年內,汽油的供應速度必須放緩。
而且,《方案》中也明確提出,要合理調控油氣消費,保持石油消費處于合理區(qū)間,逐步調整汽油消費規(guī)模,大力推進先進生物液體燃料、可持續(xù)航空燃料等替代傳統(tǒng)燃油,提升終端燃油產品能效。
其次,有望修正柴油供需失衡局面。
從2018年開始,我國的柴油表觀消費量增速就已持續(xù)負增長。我國柴油消費市場已經開始萎縮,這是行業(yè)內形成的共識。
按照《方案》要求,至2025年原油一次加工能力控制在10億噸/年,那么柴油的理論產量約為1.8億噸。但按目前柴油的消費萎縮速度估算,到2025年,柴油產量將降為1.7億噸左右。
因此,此次《方案》的發(fā)布將對柴油市場形成一定的供需失衡修復,但是,仍要謹防供應過?,F狀的持續(xù)影響。
最后,燃料油、瀝青、LPG(液化石油氣)等產品發(fā)展將受限。
目前,我國燃料油、瀝青、LPG等產品都處于供應不足的狀況,消費市場也整體呈現緩慢增長趨勢。據估測,截至今年底,我國燃料油產量約2400萬噸、瀝青產量約3100萬噸、LPG產量約4400萬噸。
由于疫情緩和促進消費增長,今年的消費規(guī)模同比出現了增長。若無《方案》限制,根據歷史供應增長趨勢來看,在現有生產規(guī)模穩(wěn)定的前提下,疊加煉化一體化項目陸續(xù)投產影響,到2025年,LPG、燃料油及瀝青產量將會創(chuàng)歷史新高。
現在,由于《方案》對煉油規(guī)模的限制,至2025年,我國燃料油及LPG的產量將會較前期評估水平出現明顯下降,其中LPG將降低約80萬噸、燃料油將降低約75萬噸。但瀝青由于擬在建項目眾多,預計2025年產量將高于《方案》要求的生產水平限制。
石腦油供應減少將引起化工行業(yè)“巨震”?
石腦油供應不足將會驅動石腦油替代品的盛行,并推動相關原料進口量持續(xù)增長,加速下游產業(yè)鏈中小規(guī)模、落后產能的淘汰和整合
石腦油是化工產業(yè)生產鏈條中重要且基礎的原料。在目前煉油規(guī)模不變的前提下,考慮到未來擬在建的煉化一體化項目,到2025年,我國石腦油的理論產量將在1.3億噸左右。但《方案》出臺后,根據限制規(guī)模估算,屆時我國石腦油產量將維持在1.1億噸左右,也就是說,需縮減0.2億噸的產出(此處計算為石腦油理論產量,而非石腦油商品產量)。
外力帶來的發(fā)展“剎車”必然會引起內部的劇烈震蕩,無疑會嚴重沖擊現有的石腦油供需格局體系。在這樣的前提下,我國化工行業(yè)可能會走出如下行情:
第一,石腦油供應不足將會驅動石腦油替代品的盛行,如丙烷、乙烷、丁烷及其他可替代石腦油為原料的化工產品。這種趨勢也將在很大程度上推動輕烴利用行業(yè)的發(fā)展。
第二,石腦油、化工產品及相關原料的進口量增長速度將會加快。在石腦油供應不足的前提下,那些生產單一化工產品的企業(yè),如PX(對二甲苯)工廠、PTA(精對苯二甲酸)工廠、乙二醇工廠等,必然會尋求海外市場的原料補給,推動進口量持續(xù)增長。
第三,加速下游化工產業(yè)鏈中小規(guī)模、落后產能的淘汰和整合。石腦油供應短缺,而《方案》又提出主要產品產能利用率要提升至80%以上,在此背景下,將會進一步推動石腦油下游化工產業(yè)鏈中小規(guī)模、落后產能進行淘汰和整合。部分行業(yè)有望出現大幅度的產業(yè)結構調整,以實現資源集中和再分配。
近年來,在原油輕質化的趨勢下,全球石腦油供應呈現逐漸增長的大趨勢,但在《方案》的影響下,我國石腦油市場可能將出現截然不同的發(fā)展態(tài)勢。而我國作為全球石腦油和原油的消費大國,此次《方案》帶來的石腦油供應增速放緩,在影響國內化工生產的同時,也將反向影響全球的石化行業(yè)結構。